起名 > 百家姓 > 姓冯的宝宝名字大全

姓冯的宝宝名字大全

冯姓专题为大家提供冯姓的来源、冯姓的的历史、2024冯姓有多少人、冯姓在百家姓中的最新排名、姓冯的名人,以及向大家提供冯姓的好听名字等等,让大家全方面全方位地了解冯姓的相关知识。'

部首:冫

读音: féng píng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馮

笔画:5

部外笔画:3

笔顺:点、提、横折、竖折折钩、横

起源

冯姓主要源自:归姓、姬姓。

汉族冯(féng)姓源出有二,一是姬姓,二是归姓。其他冯姓则由外族改姓而来,包括汉朝初期的匈奴人,南北朝时期的百济人,元明时期两广南部的浬人,以及清朝末期的满蒙人等。

出自归姓,为冯简子之后。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居住着以白头翁为图腾的归夷氏族。归姓的一旁支迁徙到今山东菏泽地区,形成河伯族。进入夏朝帝芒时代,河伯族首领冯夷后人在冯地(今陕西大荔县)建立了冯夷国,历经夏商周三朝。周初,冯夷国分裂为冯、河宗、邯三国。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简子(归姓)被郑简公封于此地,遂以封邑而得氏,为该支冯姓第一人。出自姬姓,为姬昌之后,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据《元和姓纂》和《广韵》记载,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之子追随晋文公立国,封为魏武子,得封魏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魏家为诸侯,其后人魏长卿一支受封于冯城(一说今河南省荥阳县,一说今陕西省大荔县)。于是这一支子孙逐步放弃了毕、魏之姓,以邑为氏而改姓冯,史称冯氏正宗。而魏地的子孙则氏魏,故冯、魏两姓实为同一脉族。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拓拔穆泰氏族,属于以先祖官职称号为氏。北魏太武帝拓拔焘的裔孙拓拔穆泰的后裔子孙中,其长子拓拔遂留接续冯翌侯之爵,后成为代郡穆氏的鼻祖;而在次子拓拔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爵称号“冯翌侯”为姓氏者,汉化称冯翌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冯氏,逐渐融入汉族。

源于蒙古族盖珠氏。出自明朝初期蒙古巴尔虎部嘎拉珠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

源于满族乌苏氏和富思库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以为氏。

冯氏最初发祥于河南省荥阳地区,族人迁移较早,先秦时期就已开始迁移。

春秋战国时期

冯姓迁徙向南,先进入了楚地(今湖南、湖北)。楚怀王时期(战国后期)冯郝官至楚大夫,是楚国的重臣。向西,进入了陕西关中等地。

向北,冯氏进入了山西等地。战国中后期,韩国的上党郡(今山西长治西)郡守冯亭,为人果敢而有谋,入赵国,拒秦战死,其宗族分散,有的留在上党潞县(今山西潞城东北),有的留在赵(今河北境),并发展繁衍下去。其后裔有许多为将相,如秦丞相冯去疾、大将军冯劫、御史大夫冯毋择等。

向东,冯氏进入了齐鲁大地,这一支冯氏即来自上文中所说的魏地。他们很快为当地浓厚的文化氛围所习染,“冯谨客孟尝君”的千古佳话,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

上党郡:上党地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晋国,此后赵魏韩三家分晋,都占据了上党地区的一部分,战国时期韩国置郡,但是具体郡置已难以考证。

京兆郡:亦称京兆、京兆尹,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

弘农郡:始建于西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治所在弘农县(今河南灵宝函谷关城),其时辖地在今天的河南省内乡以西、宜阳以西的洛、伊、浙川等流域和陕西省洛水、杜川河上游、丹江流域及华山以南的地区。

颖川堂:以望立堂。

上党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弘农堂:以望立堂。

市义堂:战国时的冯驩是孟尝君家的食客。起初孟尝君对他只当一般门客对待,后来孟尝君派他到薛地收帐,他把所有债户都叫来,宣布将债书烧掉,给所有的债户解决了困难,大家感激不尽。

始于堂:冯氏远祖始于周代。族谱载:“受姓始祖毕公,名高,文王第十五子,左右武王率修文武绪业,武王践位于毕,今陕西西安咸阳县毕原,康王十二年保鳌东郊,厥后支子采食于冯邑,即始平郡。子孙去邑为氏,书作冯。”始平乃冯氏发祥之地也。

同舆堂:根据史籍《后魏书》记载,冯诞和后魏高祖皇帝元宏同岁,自幼又是同学,后来娶了高祖的妹妹安乐公主为驸马都尉。他常和高祖同舆而行,所以称“同舆堂”。

一、(馮)féng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龙口、平邑,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广东之新会,广西之田林,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陇川、河口等地均有。汉、满、蒙、回、京、苗、瑶、壮、黎、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引《世本》云:“归姓。郑大夫冯简子之后。”

2、又据《元和姓纂》注云:“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万,封魏,支孙食采於冯城,因氏焉。”此则以邑为氏,系出姬姓。

3、冯姓为盘瑶十二姓之一,相传明洪武四年。“冯姓盗偷桂林省库银,逃走连州羊古山落居……冯姓改为鸟字鳳(凤)。”

4、黎族之冯姓,居海南保亭,相传为王姓所改,盖因“抽签改姓”。

二、(馮)

冯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64%,为中国人口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广东、河南、河北、江苏、山东、云南等省多此姓,6省冯姓约占全国汉族冯姓人口56%。

冯姓起源:

1、系自归姓。春秋时郑大夫冯简子之后,见《世本》。

2、系自姬姓。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支孙食采于冯城(故城在今陕西大荔),因以为氏。汉、唐之期,支派甚多,主要有:出颍川(今河南禹县一带)者,系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出上党(今山西长子一带)者,系汉宜都侯冯参之后。出京兆(今陕西西安一带)者,系汉燕王冯宏之后。出弘农(今河南灵宝一带)者,系西魏时宁州刺史冯宁之后。出河间者,系唐时监察御史冯师古之后。

3、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4、清时广西泗城府土司冯姓始于明朝。

5、瑶族姓。又,云南金平平安寨瑶族勒崩氏,汉姓为冯。

6、京、壮、侗、彝、傣、回、蒙古、土家、黎等民族均有此姓。

冯姓名人:

冯长,周宣王时柱下史,观天文之变,骊山人。

郡望:杜城、杜陵、长乐、始平、颍川、上党、京兆、弘农、河间。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292018年292014年26
2013年282007年282006年31
1995年311987年271982年34
明朝25元朝31宋朝28
北宋9

冯姓好听名字推荐

冯乐心 冯子琪 冯菀之 冯颖昕 冯心茹 冯熠轩 冯皓焱 冯子煦 冯钰晨 冯雨林 冯暄迪 冯月瑶 冯行毅 冯思羽 冯彦涵 冯诚迪 冯浩淇 冯维莹 冯绍辉 冯绪峥 冯晓兰 冯赫轩 冯永春 冯梦露 冯栩岚 冯乐莹 冯启源 冯佳伦 冯昱玮 冯筱晨 冯静萱 冯淼鑫 冯嘉泽 冯楚曦 冯梦丹 冯文雷 冯梦妤 冯锦浩 冯善之 冯耀宇 冯若瑄 冯伟程 冯彦钧 冯俊喆 冯友宁 冯夕之 冯月英 冯煜淼 冯翰茗 冯豪杰 冯诗睿 冯柏睿 冯翊朗 冯俊淼 冯雨涵 冯乐盈 冯晨轩 冯辰兴 冯吉宸 冯炜翔 冯钰彦 冯沐鑫 冯景润 冯瀚文 冯嘉彬 冯柏锦 冯浩翔 冯梓夕 冯铭煦 冯千涵 冯祎航 冯杰琳 冯沛之 冯超伟 冯晓青 冯翊航 冯沐宸 冯家瑶 冯诗雅 冯芷琪 冯宗艺 冯依芮 冯羲瑜 冯心兰 冯笑然 冯星澜 冯子瑜 冯若航 冯诗辰 冯新雨 冯雨熙 冯鑫伟 冯泓智 冯雪莉 冯兴琛 冯羿恒 冯铭亮 冯俊驰 冯思玮 冯乐霖 冯炜皓 冯承钧 冯元彬 冯睿扬 冯冠宇 冯永铭 冯子彬 冯锐博 冯晟睿 冯筱瑜 冯亦妍 冯萧然 冯千伦 冯汐然 冯悦如 冯思然 冯煜钦 冯圣钧 冯筱茜 冯松晖 冯耀坤 冯渝阳 冯程鹏 冯梓晨 冯若庭 冯月新 冯梓易 冯光哲 冯楷琛 冯梓钰 冯梦琪 冯晨菲 冯琪皓 冯乐翎 冯双丽 冯超鸿 冯冰轩 冯沛源 冯博恒 冯耀庭 冯桐阳 冯骏子 冯靖然 冯宗钦 冯夕程 冯炜洋 冯克方 冯婉玥 冯娅楠 冯洛萱 冯馨锐 冯佩瑶 冯冠智 冯兴虎 冯睿龙 冯弈霖 冯柯铭 冯安茹 冯奕航 冯亦达 冯彦梓 冯嘉凯 冯淇皓 冯煜欣 冯越超 冯宁昱 冯玺诺 冯浩凯 冯欣月 冯子宸 冯千夕 冯溪媛 冯妍华 冯隽安 冯妍熙 冯依林 冯钧鸿 冯晨灏 冯喆悦 冯翌然 冯源晨 冯锦煊 冯敏祺 冯景豪 冯伊雯 冯若煕 冯紫绮 冯乔昱 冯小晴 冯奕然 冯思浩 冯奕璇 冯承成 冯鑫雨 冯卓冉 冯秉元 冯昱晟 冯翊潇 冯嘉淇 冯超杰 冯博恺 冯忻愉 冯启伟 冯哲晟 冯则霖 冯泽天 冯若欣 冯钰卿 冯艺铭 冯芝宇 冯家媛 冯一淼 冯耀琦 冯文昊 冯义凡 冯心扬 冯帆汐 冯可馨 冯诗玥 冯语晴 冯毅然 冯昊达 冯雪岚 冯之然 冯佳艺 冯芝颖 冯灿辉 冯文卿 冯之雅 冯柏诚 冯峻博 冯姝媛 冯夕曼 冯恒辉 冯一格 冯翊佳 冯林熙 冯博翰 冯志宇 冯心瑞 冯乐妍 冯仟钥 冯振亮 冯文雅 冯睿忻

本站已经为189,274个宝宝起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