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阮的宝宝名字大全
阮
部首:阝
读音: ruǎn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6
部外笔画:4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竖、横、横、撇、竖弯钩
阮
部首:阝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7
部外笔画:4
起源
阮姓主要源自:偃姓。
源出
阮姓起源一
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
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阮氏。
阮国被西周所灭之说可见于《辞海》,但据《诗经大雅·皇矣》载:“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歧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商末周初,周武王为彰其天子洪德,安抚夏、商王朝后裔的民心,曾大预封国,诸如封虞舜的后裔妫满于陈邑(今河南淮阳),为陈国的开国始君,遂为陈氏的开氏(姓)始祖。
周朝如此封国命氏,氏的发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为众多氏国之一。当时这样的小“国”,其实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诸如:程国、崇国、扈国、阮国、房国、杜国、箕国、密须国、寒国、过国、庸国、邺国、铸国、戈国、邳国、观国、褒国、缗国、岐国、仍国、奄国、双国、武罗国等等。
后来,阮国在西戎贵族的侵压下不断被分割,阮国被迫逐渐东迁,战国初期为秦国所灭,设置为义渠邑。阮氏族人为避战乱和仇杀,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阮国故地在西汉时期置为安定县,北魏时期为泾州,唐朝时期改为保定县,元朝时期改为泾川县,因泾水而得名。
阮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阮姓起源三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据《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载,春秋时卫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东晋时改石为阮者.另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
阮姓起源四
出自他族.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ễn”。
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
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九阮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
太原堂:以望立堂。
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一、阮ruǎ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於《诗》,子孙以国为氏。”(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偃姓”,不知其所本。)(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皋陶之后。”系出偃姓;
3、又其据《南史》注云:“又有石姓改阮者。”汉代有阮肇;晋代有阮咸、阮藉;宋代有阮逸;清代有阮元。
二、阮yu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又,疑“阮”为“邧”之形讹,或为“阮”之ruǎn姓误读。参见阮(ruǎn)条。
三、阮
阮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57%。
阮姓起源:
1、系自偃姓。殷商时有阮国。皋陶之裔封于阮(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灭阮,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陈留阮氏,源出周时阮卿之后。
2、石姓改为阮氏,见《南史》。
3、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名人:
阮瑀,汉时陈留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曹操以禹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凡书檄多出于禹。
郡望:陈留。
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196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144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162 |
1995年 | 105 | 1987年 | 189 | 1982年 | 125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130 |
阮姓好听名字推荐
阮晓彤 阮浩涛 阮晟庭 阮家英 阮韵绮 阮启晨 阮兴雨 阮文媛 阮一鸣 阮万妮 阮昕妍 阮佳至 阮承武 阮子升 阮家韬 阮学志 阮玺钦 阮丞皓 阮沣忻 阮泓晓 阮锦熙 阮娇艾 阮圣峰 阮诗茵 阮柏源 阮毅麒 阮治才 阮志轩 阮宏波 阮梓爔 阮杼君 阮天何 阮皓然 阮启森 阮钧悦 阮熙杰 阮慕橙 阮竹晗 阮崇越 阮忠政 阮彦博 阮和程 阮晨洛 阮国庆 阮茂行 阮思宇 阮俊恺 阮秋逸 阮开心 阮诗然 阮熠桂 阮国仁 阮世敏 阮永金 阮子骞 阮雨欣 阮惜璐 阮浩轩 阮景添 阮楷程 阮梓欣 阮润铎 阮城轩 阮怀业 阮振翔 阮子牧 阮俊阳 阮莘凯 阮闳绎 阮奕强 阮欣雨 阮君维 阮小芬 阮嘉烽 阮梓淇 阮楷诚 阮笑言 阮帆月 阮泽奕 阮楠焱 阮绎如 阮佳伊 阮依欢 阮景治 阮欣园 阮嘉恒 阮知沫 阮桂涛 阮钰博 阮思博 阮墨研 阮国涛 阮子默 阮皓源 阮浩辉 阮映菲 阮子依 阮淑依 阮君笠 阮渝皓 阮梓轩 阮小曦 阮子康 阮思危 阮淑仪 阮景轩 阮琳琇 阮昶槐 阮小丽 阮一清 阮梓僮 阮绎滕 阮瑾龙 阮钰皓 阮涵煜 阮万青 阮彦然 阮美莉 阮秋怡 阮晓迪 阮晴依 阮子睿 阮杏容 阮歆瑜 阮琳可 阮炜栋 阮俊朗 阮班玖 阮博研 阮忆湉 阮玉玲 阮巧韦 阮琳尧 阮子悦 阮家悦 阮治元 阮雪桁 阮家豪 阮君浩 阮书语 阮钰辰 阮子凡 阮铭海 阮梓炅 阮欣玥 阮淋慧 阮昊珑 阮江妍 阮沐杰 阮懿蕴 阮雪菲 阮妍熙 阮庭书 阮妍彬 阮静雯 阮君皓 阮航睿 阮晨翔 阮歆妍 阮起东 阮奕琳 阮梓汐 阮文琪 阮文艺 阮明谦 阮丽琴 阮涵超 阮淑平 阮岚妤 阮锦沐 阮可欣 阮星语 阮子浩 阮新文 阮槿旗 阮弘茹 阮安瑜 阮福程 阮世良 阮灵钰 阮元远 阮能俊 阮宗润 阮侣鸿 阮圣君 阮伟涵 阮仲令 阮淅雅 阮林皓 阮冠辉 阮朝斌 阮博超 阮浩飞 阮君铭 阮瑜骁 阮梦琪 阮梓航 阮奕霖 阮祥译 阮守钰 阮俊雅 阮君兮 阮熙蓓 阮星瑜 阮筱婷 阮思舒 阮心佑 阮梦瞳 阮心灵 阮纾昕 阮雨琪 阮诗溢 阮伟浚 阮子墨 阮语芬 阮有铄 阮奕彬 阮藤皓 阮星泽 阮沛琪 阮本浩 阮君淳 阮铭贺 阮聆熙 阮仁灿 阮琳珂 阮发梦 阮正青 阮熙文 阮禹锡 阮钰昕 阮子坤 阮义沁 阮懿轩 阮雯窈 阮柏林 阮昊宇 阮尹长 阮金晶 阮思哲 阮水灵 阮江悦 阮清欢 阮可萱 阮雨熙
最新更新
>- 名字带龙的命运如何
940
- 光伏发电相关公司
830
- 阳光开朗大胆男孩名字单字
669
- 一鸣名字的含义及寓意
690
- 有寓意的农业公司名字五个字推荐
595
- 分享姓詹的女孩个性名字5个
533
- 贸易公司四个字名称
375
- 四个字聚财的公司名字
357
- 属蛇的女孩起名带木土的字有那些名字
197
- 公司取名带火字旁的名字
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