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 百家姓 > 姓路的宝宝名字大全

姓路的宝宝名字大全

路姓专题为大家提供路姓的来源、路姓的的历史、2024路姓有多少人、路姓在百家姓中的最新排名、姓路的名人,以及向大家提供路姓的好听名字等等,让大家全方面全方位地了解路姓的相关知识。'

部首:足

五行:火

读音: lù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3

部外笔画:6

笔顺:竖、横折、横、竖、横、竖、提、撇、横撇/横钩、捺、竖、横折、横

部首:足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13

部外笔画:6

起源

路姓主要源自:姜姓、妘姓、隗姓。

路姓起源一

黄帝生子玄嚣,玄嚣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路姓起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为炎帝的后代支子的封地潞地,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氏纂》记载:黄帝为首领时,封炎帝支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潞城),隗姓,子爵,建潞国。西周至春秋时期,潞国被称为赤狄潞氏。到了春秋时期,有潞国君主潞子婴儿。周定王姬瑜十三年(晋景公六年,公元前594年),晋景公发大军北上。晋军到潞国之后,在曲梁(今潞城北部)与丰舒控制的潞国军队激战一场,彻底击败潞军,杀了丰舒。然后,晋景公顺手牵羊灭了潞国,把潞子婴儿带回晋国。从此,潞国被划入晋国版图,成为强晋的一部分。

潞国被灭后,潞子婴儿的后代子孙合其他赤狄潞氏族人以原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潞氏,后去掉“氵”偏旁简笔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路姓起源三

源于妘姓,出自黄帝的后裔陆终的后裔的封地路,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困学纪闻》记载:黄帝之子昌意生颛顼,颛顼之子老童生吴回,吴回之子即陆终。

陆终有六子,其第四子求言(郐子),受封于路邑(今北京通州),后裔子孙后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路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路县,属于以封邑名字为氏。据史籍《姓氏急就篇》记载:路,原为水名,作潞。汉朝初期置路县(今北京通州),东汉朝时期改为潞县,该县有许多人以潞命氏,称潞姓,后为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后来的西汉朝时期的著名临淮太守路温舒,上奏了闻名天下的《尚德缓刑书》,他就是该支路氏族人。

路姓起源五

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路姓起源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没潞真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代北鲜卑族拓拔部有没路真氏、亦称没潞真氏、没鹿真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改革政策,改汉字单姓为路氏、鹿氏。

路姓起源七

出自南宋皇室。公元1126年(靖康元年),金兵围汴京,高宗赵构逃亡在外遇金兵,问其姓氏,高宗装哑指路为姓,后裔便分赵、路两姓。

路姓起源八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路正、巾车,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路正,亦称合路、合方,主管天下交通之事,包括筑路、维护、设置驿站、路理(道路哨卡)等,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相当于今天的交通部部长。据典籍《周礼·夏官·合方氏》中记载:“路正,掌达天下之道路。”巾车,官职类同于路正,不过,只负责掌管君王所行的道路,即王路,“殊异乎公路”。王路有五:玉路、门路、寝路、车路、鼓路。

在路正、合路、合方、巾车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路氏,世代相传至今。

路氏是一个多民族、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五十二位,人口约一百零四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65%左右。

路氏源起十分庞杂,在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路氏族人已经十分抢眼,如有巨鹿东里人(今河北平乡)人路温舒、渔阳人(今北京密云)路人、蜀郡人(今四川成都)路建、陈留人(今河南开封)路粹、太原人(今山西太原)路佛……等等。可见在此际路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北、北京、河南、山西等北方大地,并且已有路氏落籍四川。

魏、晋、南北朝时期,路氏族人繁衍得依旧兴盛,尤其在今河南省境,路氏就出现了五个郡望:即襄城郡、陈留郡、河南郡、内黄县、颍川郡。表明在今河南之襄城、开封、洛阳、内黄、禹县一带路氏族人枝繁叶茂,风光显赫。除此之外,路氏人在今河北大名、宁夏固原、陕西西安一带也形成大的聚落,并且人丁兴旺,一直延续到隋唐两朝。尤可一提的是繁衍在今河北大名的路氏族人,在此际竟现于史,名人不断,此际剧烈的社会动荡,也导致数量众多的路氏人取道南下江南,并且在今浙江金华一带形成路氏东阳郡望。

隋、唐时期,路氏族人依旧兴盛,并且以阳平等路氏郡望为中心扩展至今山东境内,如唐朝宰相路岩为魏州冠氏人(今山东冠县),其家族在当地颇具盛名,世代显贵,而且人口繁衍兴盛,后路岩因故被贬岭外,其子避地湖南,住永州祁阳,当为路氏族人入湖南之始。

宋朝时期,路振由永州祁阳徙居潭州湘潭(今湖南湘潭)。

明朝初期,山西路氏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天津等地。

至清朝时期,路氏族人由于仕宦、谋生、避灾等原因散居全国各地。

例如,商丘市宁陵县路氏一族,先祖在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奉诏自山西洪洞县迁至今宁陵县,繁延至今历六百多年二十六世,现族众分居在商丘市的宁陵、睢县、柘城、民权、夏邑、虞城六个县梁园、睢阳二区、周口市的开发区、淮阳县、郸城县、太康县,开封的杞县等地。2000年春重修族谱,在谱族众一万六千余人。

如今,路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这四省之路氏约占全国路氏人口的70%左右。

内黄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内黄历史文化悠久,属华夏文化发祥地。四千五百年前,华夏始祖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距念三千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已均先后建都于内黄毫城,约百余年,称相土或故殷城,早于安阳殷墟;是春秋时期伟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和唐代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秦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宋代民族英雄岳飞童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汉朝时期,其地置内黄县。曹魏时期,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1999年,内黄县辖四个镇、十三个乡。到2000年,内黄县辖六个镇、十一个乡。

阳平郡:汉朝置郡。治所在元城(今河北大名)。

陈留郡: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汉武帝元狩元年(己未,公元前122年)改置陈留郡,治所在陈留(今河南开封)。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东部至民权县、宁陵县、西至开封市、尉氏县、北至延津县、南至杞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改治到浚仪。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废黜,隋、唐两朝皆为汴州陈留郡。1957年丁酉并入河南省开封县。

襄城郡:南北朝时北魏于县境置钟离、襄城、陈阳、石马诸县,分别属南襄州、西淮安郡和襄城郡,今城关镇为当时的襄城县治,以后历为州治、县治。治所在襄城(今河南襄城)。

安定郡:汉武帝西汉朝元鼎三年(丁卯,公元前114年)置郡,治所高平(今宁夏固原)。辖境相当于今甘肃省平凉地区景泰、靖远、会宁、平凉、泾川、镇原及宁夏中宁、中卫、同心、固原等地及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又有安定县,在今甘肃泾川北,并属于安定郡。东汉时期移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废安定县。十六国初期再置安定县,并为郡治。东晋时期又移治安定(今甘肃泾川)。隋、唐两朝时期的安定郡即泾州。唐朝后期曾改为保定郡,县亦名保定。金国时期为甘肃省泾川县,为泾州治所。元朝时期曾以陕西安定堡为安定县。民国早期,为纪念陕北红军和苏区创建人、中国工农红军杰出的指挥员谢子长烈士,在民国二十四年(乙亥,公元1935年)改子长县,移治所到原县东部的瓦窑堡。

东阳郡:西汉时期置郡,三国时期孙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再分会稽郡置东阳郡,郡治在今浙江省金华分城区,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金华市一带。以郡在瀫水(今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金华设立郡府建置自此始。东阳郡属扬州,领长山(今浙江金华婺城、金东、兰溪)、乌伤(今浙江义乌)、永康、吴宁(今浙江东阳)、丰安(今浙江浦江)、太末(今浙江龙游)、新安(今浙江衢州柯城、衢县)、定阳(今浙江常山)、平昌(今浙江遂昌)九县,治设长山。南朝梁绍泰二年(丙子,公元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壬午,公元562年)撤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郡名金华自此始。隋朝开皇十三年(癸丑,公元593年)改置婺州。故城区有婺城之称,后历为州、路、府治和专署驻地。隋朝大业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复置东阳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改东阳郡置婺州,并于信安县(今河南新安)分置衢州。唐朝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唐朝乾元元年(戊戌,公元758年)复为婺州,一直沿续到宋、元时期。元朝至元十三年(丙子,公元1276年)改为婺州路,元朝至正十八年(辛巳,公元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名宁越府,元朝至正二十年(癸未,公元1283年)改为金华府。明朝成化七年(辛卯,公元1471年)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八县,故有“八婺”之称。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颍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一带地区。东魏时期迁治颍阴(后为长社,今河南许昌)。隋、唐两朝为许州颍川郡。

阳平堂:以望立堂。

内黄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襄城堂:以望立堂。

安定堂:以望立堂。

东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颍川堂:以望立堂。

一、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马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崇仁,广东之新会,云南之邱北,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侗族、景颇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路’,旧作‘潞’。《国语》:‘潞、洛、泉、余、满,赤狄别种。’隗姓,子爵,其地在今上党潞县。宣十五年,晋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又引《元和姓纂》云:“炎帝之后,黄帝封其少子於潞,春秋时潞子婴儿是也。”此当系出姜姓,亦以国为姓。

3、《中文大字典》注引《唐书·宰相世系表》云:“路氏,出自姬姓,帝挚子玄元,尧封於中路,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姓氏考略》注引《唐太原令路公碑》云:“帝喾高辛氏孙曰玄元,有功於唐尧,封路中侯,建德赐姓。”

4、《姓氏考略》注引《困学纪闻》云:“又出妘姓。为陆终子求言之后。”

5、又据《急就篇·注》云:“路,水名,因以名县,居者氏焉。”《中国姓氏大全》称:“古有潞水,一作潞川(‘潞’同‘路’,即今山西浊漳河)。”《姓氏考略》则称:“(路水)故址在今河北通县东八里。”——通县属北京市。此说有疑,姑录以备考。

6、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后魏没路真氏改为路氏。”西汉有路温舒,巨鹿人,临淮太守;唐代有路敬淳,临清人,崇贤馆学士;宋代有路昌衡,祥符人,太常博士。

二、

路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7%。尤以河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多此姓,4省路姓约占全国汉族路姓人口71%。

路姓起源:

1、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有功于唐尧,封于中路,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系自隗姓。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故城在今山西长治),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

3、系自妘姓。颛顼之裔,陆终第四子求言之后,见《姓考》、《困学纪闻》。

4、水名,因以名县(故城在今北京通县东8里),居者以水名为氏。

5、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氏。

6、汉时匈奴屠各部有路氏。

7、满族姓。

路姓名人:

路博德,汉时平州人,以右北平太守从霍去病出征有功,封符离侯。

郡望:阳平、襄城、陈留、安定、东阳、河南、内黄、京兆、颍川。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1602018年2014年
2013年1652007年2006年152
1995年1661987年1511982年77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38

路姓好听名字推荐

路鑫凯 路茜惟 路骐奥 路宗玮 路雅岚 路青石 路正霖 路玉娟 路泽炎 路君竹 路博钐 路淼燚 路馨媛 路语晴 路夏末 路林煊 路金梅 路敬知 路恒权 路雯淇 路宸熙 路溢涵 路小英 路子原 路熙悦 路基铄 路仲达 路子铭 路光辕 路艺萱 路壹诺 路迎超 路沐钱 路宸思 路锦豪 路晓茹 路梓沐 路名钦 路筱菡 路元昕 路欣遥 路哲铭 路正岐 路玥菲 路佳齐 路析霖 路妙菡 路东夏 路菀瑜 路优然 路萌楠 路伊琪 路浩泽 路佳颖 路骐丞 路梓萱 路一诺 路沐依 路钱雅 路阳刚 路惠茜 路玉吉 路艺苒 路茗钦 路知宇 路王梓 路玉辉 路雅洁 路伊行 路梦溪 路安瑶 路文清 路正阳 路冯博 路宏宁 路隆平 路雨婷 路乃祥 路炳南 路雅淳 路茗智 路伊知 路颜鸣 路荣秋 路晚月 路庆研 路可昕 路晨熠 路益豪 路淙涵 路智博 路洋铄 路晨夕 路敬瑄 路伊凡 路林谦 路之雨 路笑冉 路志强 路紫雯 路子夫 路魏伊 路可馨 路福媛 路熠航 路雯斌 路佳祺 路瑞航 路茗茜 路文君 路宜广 路卓梁 路旭阳 路一航 路浩涵 路玉泽 路皓桢 路景寓 路海博 路世蛟 路昊霖 路梓悦 路心琰 路怡霏 路思安 路童畅 路正行 路竣宁 路宗泽 路昊翰 路北威 路佳泓 路子恒 路宗翰 路韵妍 路婧雅 路沅璇 路清浅 路丹晨 路宛平 路惠然 路鑫燃 路海翔 路一铭 路善壹 路艺潼 路凯迪 路金廷 路凯奇 路敦青 路皓程 路一洋 路嘉顺 路依豪 路自鸿 路庆霖 路金鑫 路欣奇 路静远 路茗竹 路瀚云 路慧锋 路昕景 路博轩 路齐捷 路一鸣 路恒北 路若绮 路婉渝 路若初 路卓润 路湘南 路中政 路泽楦 路书慧 路恒骁 路苏泽 路金晨 路婉桉 路晨旭 路涵铃 路子谦 路宸沐 路琳儿 路腾飞 路艾尔 路佩珍 路谦君 路媚岚 路佳琪 路成涛 路舒然 路浩沛 路诗茵 路文静 路艾桐 路红泽 路景天 路奕佐 路伟辰 路鸿瑞 路振同 路永明 路进熙 路证卓 路佳坤 路子仪 路萌晗 路井馨 路光朔 路夏然 路鹰翔 路壹菲 路姿萱 路婧琪 路程睿 路育森 路煜乔 路居正 路起峰 路鑫雅 路译轩 路祥浩 路楚颖 路梓恒 路景壹 路屹旻 路效伟 路进毅 路轶成 路伊茗 路向阳 路林浩 路曼丽 路益清 路茗然 路畅宽 路享容 路晓琳 路雨沫 路玮彤 路松楠 路至成 路乃锐 路乐茹

本站已经为174,597个宝宝起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