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名 > 百家姓 > 姓经的宝宝名字大全

姓经的宝宝名字大全

经姓专题为大家提供经姓的来源、经姓的的历史、2025经姓有多少人、经姓在百家姓中的最新排名、姓经的名人,以及向大家提供经姓的好听名字等等,让大家全方面全方位地了解经姓的相关知识。'

部首:纟

读音: jīng jìng

结构:左右结构

繁体字:經

笔画:8

部外笔画:5

笔顺:撇折、撇折、提、横撇/横钩、点、横、竖、横

起源

经姓主要源自:姬姓、嬴姓、芈姓。

经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周王室大夫经侯,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有关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周王室有个卿士被封于经邑,因此史称经侯。古经邑之所在,就是今河南省的洛阳市一带,著名东汉科学家张衡在《东京赋》描写洛阳的天文气候特征时就说:“洛阳,昔先王之经邑也。其掩观九隩,靡地不营;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总风雨之所交,然后以建王城。”春秋末期一度地处魏国。不过也有学者说经邑在今河北省的大城县,这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经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郑武公小儿子共叔段的封地京,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春秋时期,姬叔段被封于京(今河南荥阳),简称京叔段,他的子孙中有以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京氏。姬叔段是郑武公姬滑突的次子,其母武姜厌恶长子姬寤生,多次请求郑武公立姬叔段为太子,郑武公未同意。

在京叔段的京氏后裔子孙中,有因此事件避难改以同音字“经”为姓氏者,世代称经氏至今。

经姓起源三

源于嬴姓,出自汉朝时期易学大师京房,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汉朝时期,有一个著名的易学、音律学者叫李京房,他崇尚易学,自称精通五行天地之律,因此“推律自定为京”,遂以“京”为姓氏,充分表明了他对易学的赤诚迷恋。在汉元帝刘奭执政时期(公元前48~前33年),京房以《易》干政,他把灾异与政治相联系,试图以这种方式向汉元帝刘奭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结果得罪了当朝权臣石显,被中书令石显罗织了一大堆罪名,投入监狱,后在狱中凄惨死去。

京房的后裔子孙及族人为了避免灾祸而纷纷迁逃,遂取“京”的同音字“经”作为姓氏,改京氏为经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四

源于芈姓,出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刘歙,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的族父(叔叔)之字叫经孙,在东汉王朝建立后,被汉光武帝敕封为泗水王,封地在泗(今安徽濉溪),他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字号为姓氏者,称经孙氏,后来随着历史的演变,多省文简化为单姓经氏、孙氏,世代相传至今。

经姓起源五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黑龙江志稿·氏族》记载:鄂温克族布喇穆氏,亦称博拉木氏、比渣穆氏、卜拉木氏,世居黑龙江汉古河(今黑龙江中下游)、布特哈(今嫩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呼伦贝尔(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后有鄂伦春族、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ulamu Hala。

清朝中叶以后,鄂温克族、鄂伦春族、满族布喇穆氏多冠汉姓为经氏、卜氏、蔡氏等。

经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六十九位门阀。

经姓起源,据《姓氏考略》载:“望出平阳”;《郡望百家姓》载:“望出荥阳郡”。平阳,三国时分河东郡一部分建置,相当于现在山西临汾一带。荥阳,三国时分河南郡一部分置,相当于现在河南郑州一带。由此可见,这两个地方是经姓的主要发祥地,并长期居住在这里。直到宋代以后,随着宋室南迁及战乱等原因,才开始向浙江、江苏等南方地区迁徙,并逐步遍布全国各地。

如今经姓虽然人数不多,但分布极广,西到四川、重庆,北到内蒙古,东北到黑龙江、辽宁,东到浙江、福建、江苏、山东,南到广西以及中部地区的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都有经姓族人居住。目前经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今浙江省的绍兴市上虞县、金华市,安徽省的合肥市,江苏省的扬州市宝应县、江都市、句容县、徐州市、溧水县、镇江市宝埝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全州县、永福县,柳州的鹿寨县、来宾市兴宾区,上海市,北京市,吉林省的四平市,四川省的成都市,吉林省的吉林市,河北省的辛集,河南省的开封市,山西省大同市,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均有经氏族人分布。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平阳郡:历史上的平阳郡有二:①即今山西省临汾市。西汉初年(己亥,公元前202年)置平阳县,治所在平阳(今山西临汾)。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八年(丁卯,公元247年),将河东郡分出一部分与平阳县合并,设置为平阳郡,治所亦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其时辖地在今山西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境内为司州平阳郡,辖十县。西晋时期仍为平阳郡,辖十二县。西晋永嘉三年(己巳,公元309年)初,匈奴人刘渊自蒲子城(隰县)迁都平阳,称帝建汉,境内属之。东晋时先后属并州、雍州和冀州;北魏时境内为东雍州,辖七郡二十县;北魏神鹿元年(戊辰,公元428年)始筑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因魏刑白马祭祀天地神灵筑城而名。孝昌二年改置唐州,治所在平阳故城(刘村);北魏建义元年(戊申,公元528年)改称晋州,移治自马城,与郡县同治,沿用至今。②即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称平阳,是“邹鲁圣地”,为中国儒学发源地。夏王朝时期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时期开始设置“驺县”,历汉、晋、南北朝,及唐朝初期改“驺”为“邹”,称“邹县”,沿袭至1992年10月,撤县设市,称邹城市。

荥阳堂:以望立堂。

平阳堂:以望立堂。

赐宴堂:明朝的时候,有一个叫经济的人是乡中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而且是乡中年纪最大的人。明太祖因为这个专门请他吃饭,并且勉励他:“教训子孙孝敬父亲。尊敬长上,友爱兄弟,勤于生产,节约开支。”

欲仁堂:浙江上虞驿亭。

一、(經)jīng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上海之松江,辽宁之清原,河北之围场,山西之太原、长治,广西之灌阳、荔浦,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姓氏考略》注其源:“魏有经侯(见《姓苑》),经氏当为其后。望出平阳。”晋代有经旷;明代有经·纬纶,举人;又有经秀,南康知县;清代有经腾凤,顺治丁酉举人。

二、(經)

经姓分布: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

经姓起源:

1、春秋时郑公子京叔之后有京氏,汉时京房子孙避仇改为经氏。

2、战国时魏经侯之后。亦见《姓苑》。

3、清满洲正蓝旗中有经氏。

4、蒙古族姓。

经姓名人:

经旷,晋太元时人。

郡望:范阳、平阳、荥阳。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4282018年2014年
2013年2007年2006年
1995年1987年1982年389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169

经姓好听名字推荐

经龙贝 经迎闻 经梦汐 经朵虎 经昕雯 经麒衍 经一露 经函羽 经宇昂 经丽佳 经梦涵 经邦妮 经朔睿 经本涛 经珍祉 经沂邦 经婵予 经明妍 经宛华 经美贤 经彦勋 经婵宝 经仲露 经翔意 经奕宏 经亭振 经启芯 经友韦 经佳铃 经梦辰 经念宸 经冰栩 经南格 经丹焯 经浩瀚 经雨洋 经郁滨 经硕涵 经继汝 经杨华 经纪香 经祎晗 经雅涵 经婧展 经兮圆 经郁然 经海涛 经若兮 经洪泽 经帆薇 经颖孟 经瑜菀 经西慈 经熙珩 经一文 经敬尹 经婵云 经滨愉 经然潇 经雅婷 经顶锋 经一武 经樱秀 经世迎 经银加 经轩伦 经梓岐 经银筱 经诗其 经一科 经沂露 经庭鑫 经乐欣 经珏志 经舒文 经文娟 经锦程 经健绍 经卿皓 经茜岑 经长骅 经煜瑾 经胤贝 经信敏 经士择 经皓珩 经娅溢 经彬彤 经纬铭 经梓皓 经又怡 经倚令 经丁峥 经舒匀 经星铎 经紫雨 经栎娜 经予遥 经驰洁 经亿芮 经宗乾 经智浩 经宣樱 经咏晏 经信泽 经渊宣 经传坤 经润泽 经舒畅 经贤哲 经舟润 经桓于 经瑞芸 经明萱 经泽涵 经李溪 经若溪 经桢逸 经自然 经语倩 经北陈 经晖樱 经鸣倚 经义尧 经寒美 经赫剑 经妍慕 经娇锋 经丽夏 经潇唯 经可欣 经峻余 经睿少 经秉浩 经书航 经郁宁 经诗语 经一鸿 经灏乔 经薇梅 经卓彩 经焦文 经晨聿 经杨康 经唯勋 经凯明 经彧克 经虎行 经思深 经越茗 经思琪 经哲意 经岐祎 经世亿 经晖淋 经欣臣 经如则 经曦月 经辛善 经若涵 经萧楠 经函辰 经语涵 经智政 经聿蓉 经婉泽 经杨祖 经轶露 经茜梦 经荟卓 经加惟 经彬婵 经鸿宁 经友强 经夕白 经波祺 经民男 经叶鸿 经淳圆 经颢阳 经姝妮 经思泓 经锌滢 经媛珞 经忆彤 经莉佳 经翔越 经自新 经楚莘 经莲康 经朵焓 经和皓 经晨与 经丁闻 经恺棠 经钧寅 经盛萍 经宁文 经汝舒 经孝杏 经紫为 经燚尚 经以澜 经萱洲 经孝汝 经亦杰 经羿常 经含芊 经懿潼 经树弋 经欣桂 经宥铭 经广依 经舜为 经悠麟 经思亚 经娅浩 经硕均 经志豪 经纪珂 经金菀 经倩辛 经驰叶 经骏夏 经秀亿 经朔娅 经湉钧 经洛潼 经慧敏 经斐美 经岩淑 经进禹 经新红 经子欣 经宗铃 经轶泽 经颐晨 经谦楷 经涛凯 经勤诺 经偌爱 经尘惟 经敬珑 经义楠 经墨修

本站已经为629,089个宝宝起了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