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盖的宝宝名字大全
盖
部首:皿,𦍌
读音: gài gě hé
结构:上下结构
繁体字:蓋
笔画:11
部外笔画:6
笔顺:点、撇、横、横、竖、横、竖、横折、竖、竖、横
起源
盖姓主要源自:姜姓、姜姓。
盖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
源于姜姓,以王父字为氏。
大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守兴元少尹、兼侍御史、清河盖府君墓志铭并序。前摄泸州司马兼军事判官、将仕郎、试太常寺协律郎崔璲撰。
“盖氏之先,起于神农时姜姓,封于齐,是为襄公之裔。襄公生桓公,当周世,与晋同称霸。后姜氏族分吕氏,亦为周尚父。周天子复封于齐,始自王父字为氏焉。
唐朝 封演《封氏闻见记》中记载:“开元十九年……京兆功曹卢若虚录太公之后”其中盖氏,是目前已知的盖氏源于姜氏的最早记录。
盖姓起源二
以封邑名为氏。
两宋 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盖:《韵谱》曰:古盍反。汉曹参师盖公。又有谏议大夫盖宽饶。虎牙大将军安平侯盖延,字巨卿,渔阳人。越骑校尉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家世二千石。汉阳太守进,生大司农彪,彪生思齐,安定属国都尉;思齐生勋,谓之盖京兆;勋子顺,永阳太守,皆有传及世系。唐安西都护(或云北庭都护)盖嘉运。后魏河南盖氏盖楼氏改焉。谨案《孟子》有盖大夫王驩,又曰陈仲子兄戴盖,禄万钟。《注》:盖,齐邑也。今宜曰盖氏出自齐大夫,食采邑于盖,以邑为氏,则祥明矣。唐魏徵,定天下姓氏,平昌郡三姓,山阳郡五姓,皆有盖氏。
据盖(guō)姓家谱称:盖氏三兄弟“辛、兴、旺”,自洪武二年,为执行“移民就宽乡”的国策,由原籍莒州出发徙直隶枣强县领取执照川资,分发至山东淄川。伯祖“辛”自淄川移居博兴县博昌镇大雾头(今东营市垦利区大务村);仲祖“兴”徙利津县城东南七里大庄盖立庄(今垦利区罗盖村);叔祖“旺”移居利津县城西五里大盖家村。三兄弟迁居600多年来,已繁衍至26世,其子孙绵绵,后代在东营地区星罗棋布,尤以垦利区、东营区、利津县居多。如垦利区333个行政村中,有盖(guō)姓家族的就有70个村。有的村几乎整个村庄都是盖(guō)姓。如垦利区大务村、罗盖村、薛家村、孙家村;东营区辛店村;利津县大盖家村等。
盖读guō音,其万历十八年续谱中是这样记载的:“盖字一也,而有两称者何?以姓氏论,则古盍切为入声,与郭并称;以掩覆论,则古太切为去声,与丐并称,所谓同画而异声者……”。可见,盖读guō音由来已久。文中“古盍切为入声,与郭并称”是因本土方言hé、huó发音不分而成。如河、和、盒,本土方言匀发huó音。而本土方言gě、guō发音不分,则可能直接导致gě发guō音,如哥、胳、袼,本土方言均发guō音。
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ě(ㄍㄜˇ)和guō。
盖姓起源三
源于各少数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的记载,卢水胡人中的西羌族复姓盖拉氏,又有鲜卑族复姓盖楼氏。其实,所谓“鲜卑盖楼氏”原为羯胡部的一个分支卢水胡的姓氏,被北魏政权吞并后归附于鲜卑拓拔部,称盖楼氏,实际上就是西羌盖拉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执政时期,于北魏太和十七~二十年间(公元493~406年)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入主中原,其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在此期间,盖拉氏、盖楼氏皆改复姓为汉字单姓盖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盖氏正确读音作guó(ㄍㄨㄛˊ)。
盖姓起源四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八旗通志·烈女传》记载:蒙古族盖珠氏,亦称嘎拉珠氏,世居新巴尔虎左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gaiju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盖珠氏后多冠汉姓为冯氏。
该支蒙古族、满族盖珠氏汉化盖氏读音皆作gài(ㄍㄞˋ)。
盖姓起源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格佳喇氏,亦称葛加尔氏,满语为gegiyala Hala,世居长白山区,后多冠汉姓为盖氏、葛氏等。
该支满族格佳喇氏汉化盖氏读音作gài(ㄍㄞˋ)。
盖姓起源六
明代云南腊撒长官司长官盖氏由况氏改姓盖氏。
盖姓起源七
据《通志·氏族略》《万姓统谱》所载,楼姓之后有因避仇而改为盖姓者.
据《通志氏族略》,南宋著名史学家莆田人郑樵撰,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成书。此改姓应发生在南宋(1161年)以前。
盖姓起源八
源自葛天氏,其读音为ge(ㄍㄨㄛˊˇ)。盖氏中部分源于葛天氏。属于以部落名为氏。
殷商时期,东方有一盖国,后封给周公长子伯禽,是为鲁国,鲁国有一地名为盖(今山东省沂水县),莒鲁之争后入齐,其后有以邑名为氏者,是为盖氏。由于盖地后归于齐,后世统归于姜子牙之后人,尊姜子牙为盖氏始祖神。
据古书记载,历史上在战国时魏国曾出过盖娄氏,后来盖娄氏却未能流传下来,理应都已改成了他姓,或者简化成了“盖”姓(因在后期的同地出现了盖娄氏改为盖氏的例子),成为盖氏的又一支源。根据《姓苑》记载,盖氏望族出于渔阳、洛阳。除此之外,还有两支外来的组成部分,不过,经过多年的融合,早就不分彼此了。望族居于安阳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泌阳县西。而《百家姓》上则注明是汝南郡,即今天的河南省汝南县。
今山东省的临沂市三区境内,特别是临沂市兰山区的盖家沟是临沂盖姓起源地。潍坊市峡山区、莱阳市、东营市广饶县、利津县、垦利县、滕州市、高唐县、阳谷县、乐陵市、威海市、德州市宁津县、青岛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石桥市、盘锦市、瓦房店市、抚顺市、辽阳市,吉林省的长春市、敦化市、扶余县,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大庆市、佳木斯市,四川省的乐山市,贵州省的毕节市,山西省临汾市等,江苏省的苏州市、丰县、淮安市楚州区、扬州市宝应县,天津市的滨海区,河北省的泊头市、行唐县、承德市、邢台市、邯郸市、南宫、枣强县,陕西省的富平县,北京市,湖北省的黄石市,上海市,安徽省的亳州市,甘肃省的泾川县(尤其是该县丰台乡盖郭村,90%以上都是盖姓),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盖氏族人分布。
渔阳郡:秦朝时期置渔阳县,其时地在今北京密云西南一带地区。秦、汉、魏、晋诸朝均为渔阳郡。隋朝末年改无终县为渔阳,即今河北蓟县。隋朝时期为玄州渔阳郡、唐朝时期为蓟州渔阳郡。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明朝时期省入蓟州。
安阳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晋时期亦为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北魏改位长川县置郡,治所在安阳(今河南息西),领安阳、乌水二县。西魏时期改为北秦州,后又改为交州。隋朝开皇三年废黜,但在隋朝开皇十八年(戊午,公元598年)改州为纪州,安阳称为长川;隋朝大业初年(乙丑,公元605年)废州,又废乌水入焉州,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部一带地区。
洛阳:亦称洛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置洛阳县,该县以在洛水之阳而名,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的曹魏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此,南北朝时期东魏置郡,故城辖地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两朝,洛阳故城辖地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周王朝的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新莽、唐朝、五代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也都以洛阳为陪都,故而多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渔阳堂:以望立堂。
安阳堂:以望立堂。
洛阳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崇贤堂:唐朝时候,盖文达、盖文懿兄弟二人都是名儒,人们见他一门多士杰,因称“二盖”。盖文达博览群书,尤其精于三家《春秋》,由文学殿学士升谏议大夫,拜崇贤学士。盖文懿为国子监助教,晓譬密征,远近敬仰,拜国子博士。
多士堂:同上。
一、盖(蓋)gài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鸡泽、乐亭,山东之鱼台、平度,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河南之卢氏,云南之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族、阿昌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续通志·氏族略》注云:“出自齐大夫,食采于盖,以为氏。”此以邑为氏。其地在今山东沂水县境。
2、《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卢水胡有盖氏。”
3、又云:“盖楼氏改为盖氏。”(按:或作“盖娄”,一说改为娄氏。)(4)唐代高丽有盖姓,盖苏文是。见《唐书》。望出渔阳、洛阳。
5、阿昌族之盖姓,系况姓所改,由汉族融入。《新纂云南通志》载:腾越厅腊撒长官司土官盖宝远,其先况本,四川巴县人,与赖罗义同时从征,授把总,至平崖卒;子况纶袭,从征木邦,病卒;子允忠,有功,授腊撒土守备,卒;子宜袭,成化间从征木邦,阵亡;子盖猛袭,病其父阵亡,以为况姓不祥,乃以名之一字为姓,——姓盖,名猛。传子盖明。
二、盖(蓋)gě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河南之义马,云南之马关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归“入声”部。郑樵注云:“古盍切”;《姓氏考略》亦注:“歌盍切。”并注其源:
1、其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齐大夫食采於蓋,以邑为氏。”《姓氏词典》亦引《辨证》云:“盖氏出自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食采於盖,以邑为氏。”则或系出王氏,或系出妫姓。又,盖邑在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八十里。
2、又云:“卢水胡有盖氏。”
3、又云:“盖楼氏改为盖氏。”“盖楼”,或作“盖娄”,一说“后改为娄氏”。
4、又,唐代高丽姓,盖苏文是。望出汝南。
三、盖(蓋)
盖姓分布:云南。山西绛县等地均有此姓。
盖姓起源:
1、见《姓苑》、《氏族博考》。
2、阿昌、蒙古、满等民族均有此姓。
盖姓名人:
盖党,汉时人,见《印薮》。盖天麟,明时洪武中兴化府知府。
郡望:汝南。
四、盖(蓋)
盖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辽宁、山东等省多此姓,二省盖姓约占全国汉族盖姓(Ge、Gai二音合计)人口76%。
盖姓起源:
1、春秋时齐大夫王驩及陈仲子之兄戴,俱食采于盖(故城在今山东沂水西北80里),其后以邑为氏。
2、羯胡姓盖楼氏后改为盖氏。一说羯胡一支卢水胡有盖氏。
盖姓名人:
盖延,汉时渔阳要阳人,安平侯。
郡望:汝南、渔阳、洛阳。
变化:亦作葢。
五、盖(蓋)
综合:
今台湾高雄有此姓。盖为盖之俗写,见《康熙字典》。今台湾有人分盖、盖为两姓。
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285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302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273 |
1995年 | 286 | 1987年 | 226 | 1982年 | 343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405 |
盖姓好听名字推荐
盖佳瑶 盖保珍 盖泉春 盖佳鹭 盖怡霏 盖辰潼 盖金超 盖沐昀 盖旭情 盖贝歆 盖锐洺 盖俊棣 盖昱森 盖文泽 盖思琪 盖俞瑾 盖钰辰 盖佳芊 盖雨鑫 盖梦茹 盖春云 盖春晖 盖雅诚 盖君毅 盖思佳 盖光风 盖沐湫 盖喻全 盖钰倩 盖锐浠 盖泽翰 盖佳怡 盖佳杉 盖于谕 盖相奇 盖童晟 盖梓涵 盖芊凝 盖芷萱 盖莫婧 盖旭晴 盖金凤 盖余渊 盖玲瑶 盖春赟 盖梓欣 盖书禾 盖渝杉 盖澜有 盖书钦 盖芊晨 盖洛伊 盖熠烁 盖瑾熠 盖诺长 盖沐曦 盖子睿 盖雯垚 盖君烨 盖喜杉 盖金娜 盖沐熙 盖隆毅 盖奕茹 盖安禾 盖永泽 盖仕恒 盖千与 盖铄澎 盖煜豪 盖义风 盖奕君 盖敬之 盖芊钰 盖桦俊 盖政达 盖嘉怿 盖茂远 盖永烁 盖波明 盖雅兴 盖添铎 盖祎涛 盖才西 盖雨彤 盖彦同 盖奕念 盖洺琪 盖琛蕊 盖念兮 盖予淇 盖梓伊 盖希群 盖佳宁 盖梓博 盖以兮 盖然赫 盖芯竣 盖政旭 盖元荟 盖瑞颖 盖裕麒 盖虎咏 盖辰熙 盖中灏 盖金秀 盖经萱 盖正垚 盖梦泽 盖昱皆 盖玮炆 盖佳茜 盖恩淑 盖壹宇 盖沐晴 盖沐晗 盖滔允 盖行艾 盖锦贝 盖舜皓 盖俊辰 盖素惠 盖弈同 盖子清 盖煜方 盖君豪 盖丹鑫 盖成铎 盖新青 盖安然 盖树苡 盖钰萱 盖夕铄 盖言炫 盖语汐 盖芮昕 盖虹桂 盖依漫 盖欣悦 盖晨蕊 盖静然 盖谣然 盖硕慧 盖佳丽 盖麒优 盖佳麒 盖宥伊 盖盛相 盖煕珠 盖子溪 盖骏胜 盖博文 盖子圆 盖振泰 盖澜籽 盖泽文 盖文军 盖书瑜 盖君儒 盖茹馨 盖叶伟 盖弈君 盖书璨 盖婕奕 盖子文 盖东朝 盖雨焱 盖梓涛 盖成钧 盖美娜 盖悦昕 盖鸿铭 盖昕仪 盖泓霖 盖昱智 盖紫盛 盖梓骞 盖思宸 盖润彦 盖祯梵 盖紫晨 盖可爱 盖俊树 盖俊杰 盖奕楠 盖文钰 盖千晟 盖金硕 盖煜宸 盖芊玥 盖佳轶 盖铃瑶 盖一洛 盖佳晔 盖春辉 盖芊涵 盖世恒 盖钰灿 盖松璟 盖润泽 盖西施 盖雅涵 盖越延 盖源白 盖昱婕 盖沐婵 盖艳丽 盖灿武 盖婉彤 盖宜淇 盖无双 盖尧敬 盖舒颢 盖馨洋 盖隆皓 盖梓依 盖妍锡 盖梓阳 盖佳仪 盖佳柠 盖志梅 盖俊豪 盖舟斯 盖咏梦 盖谕京 盖沐妍 盖乐祺 盖明德 盖奕杉 盖富瑜 盖钰歆 盖亚楠 盖舒宁 盖俊楠 盖年祥 盖逸杉 盖浩言 盖明岳 盖旭辉 盖则允 盖映璇 盖沐涛 盖轶涛 盖思煦 盖科臻
最新更新
>- 名字带龙的命运如何
923
- 光伏发电相关公司
821
- 阳光开朗大胆男孩名字单字
673
- 一鸣名字的含义及寓意
596
- 有寓意的农业公司名字五个字推荐
576
- 分享姓詹的女孩个性名字5个
546
- 贸易公司四个字名称
445
- 四个字聚财的公司名字
355
- 属蛇的女孩起名带木土的字有那些名字
188
- 公司取名带火字旁的名字
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