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晏的宝宝名字大全
晏
部首:日
五行:土
读音: yàn
结构:上中下结构
笔画:10
部外笔画:6
笔顺:竖、横折、横、横、点、点、横撇/横钩、撇点、撇、横
起源
晏姓主要源自:子姓。
晏(Yàn)姓源出有三:
晏姓起源一
来源于子姓,一说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晏弱为子姓,出土的叔弓钟,叔弓鎛中记载了灵公在晏弱灭莱后,赐予三千家食禄的事,其中有“赫赫成汤”语。齐灵公曾经打算嫁女给晏婴,按照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晏弱不可能为姜姓。另外晏弱死的时候,晏婴用殷人的礼仪给父亲服丧。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晏氏乃商汤王后代,春秋时宋穆公曾孙晏弱(桓子),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晏弱后代人才济济,其子晏婴为国之栋梁,晏氏从此在齐国发扬光大。
晏姓起源二
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西周时期,晏安的后代曹侠来建立邾国(邹国),故又为曹姓、邾姓、邹姓的始祖。见《世本》、《史记》等。
晏姓起源三
来源于晏龙。晏龙是唐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晏龙的父亲是帝喾,而帝喾的曾祖父就是黄帝。见《山海经》。但因《山海经》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传说而不是历史,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晏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二位,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晏姓出自姜姓。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晏姓。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7%,居第324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的82%。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定陶区一带,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齐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廉俭堂: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力行节俭,很少吃肉,他的妾也不穿帛,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孔子对他的品行很赞赏。
久敬堂:同廉俭堂。
一、晏y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山海经》云:“唐尧臣有晏龙,当为晏氏所自出。”
2、又注引《世本》云:“陆终第五子曰晏安”,其后亦为晏氏。
3、郑樵注云:或云:齐公族。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与政乃免於难,故晏子因陈桓子纳政与邑,以免栾、高之难。”此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春秋齐有晏婴(字平仲),著名政治家;宋代有晏殊,著名诗人;明代有晏士翘,嘉靖进士;清代有晏斯盛。
二、晏ān
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宜丰县有分布,汉族姓氏。
三、晏
晏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27%。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均有此姓,三省晁姓约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82%。
晏姓起源:
1、古帝颛顼之裔陆终第五子晏安,其后以晏为氏,见《世本》。
2、古帝尧臣晏龙,见《山海经》。当为晏氏所自出。
3、系自姜姓。春秋时齐大夫晏弱桓子之后。
4、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晏姓名人:
晏称,汉时司隶校尉。
郡望:齐郡,齐国。
百家姓排名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时间 | 排名 |
---|---|---|---|---|---|
最新 | 204 | 2018年 | 无 | 2014年 | 无 |
2013年 | 212 | 2007年 | 无 | 2006年 | 202 |
1995年 | 272 | 1987年 | 241 | 1982年 | 289 |
明朝 | 无 | 元朝 | 无 | 宋朝 | 无 |
北宋 | 324 |
晏姓好听名字推荐
晏焯隆 晏心妤 晏茜珞 晏一淼 晏汐瑶 晏远彬 晏铭呈 晏和光 晏思琪 晏辰星 晏子淇 晏馨语 晏文青 晏雨曦 晏弘毅 晏晨锦 晏瑞杰 晏奕涵 晏艺涵 晏梓惠 晏从天 晏文杰 晏祥祎 晏伟瑞 晏朋雪 晏文浩 晏梓瑄 晏人伶 晏梓航 晏成宁 晏崇峻 晏炜恒 晏美田 晏子诚 晏清雅 晏名杰 晏小千 晏家楷 晏美兰 晏凌志 晏莉娜 晏之程 晏梓晴 晏若晴 晏子凡 晏腾依 晏惠茜 晏子文 晏子臻 晏沐泽 晏樱妙 晏佳玮 晏华灿 晏雅倩 晏瀚文 晏文艺 晏钰成 晏一然 晏宛又 晏若麟 晏梓茹 晏乐瑶 晏君浩 晏梓睿 晏滨超 晏天明 晏云天 晏新玥 晏子晴 晏毅宸 晏梓艺 晏俊豪 晏宇诚 晏铭岑 晏睿晨 晏洁润 晏弘洁 晏庆辉 晏梓誉 晏煜刚 晏晨迪 晏容楚 晏童威 晏尘贤 晏绮含 晏俪媛 晏靖轩 晏若灵 晏乙婉 晏锦渝 晏子涵 晏玉夏 晏雅霖 晏倩岐 晏穆瑶 晏梓莹 晏陌铭 晏庆余 晏泽彬 晏锋建 晏钰彬 晏思帆 晏莎卫 晏柏豪 晏紫桓 晏润虹 晏明盛 晏汐玥 晏星辰 晏翔宇 晏俊杰 晏若然 晏娴珊 晏楷瑞 晏沐聪 晏梓煊 晏梦卓 晏梓晋 晏一铭 晏若潇 晏鹏威 晏泽乾 晏媛洁 晏煜哲 晏沐杰 晏庆龙 晏卓凡 晏莉媛 晏沐瑶 晏泽亮 晏良剑 晏灿景 晏琦伶 晏紫熙 晏惟鹤 晏语澄 晏千邦 晏梓森 晏睿扬 晏玟朔 晏博翔 晏子豪 晏佑怡 晏紫萱 晏晨琪 晏麒涵 晏言峻 晏雨菲 晏语唯 晏梓靖 晏浩然 晏梓榆 晏歆悦 晏思夏 晏梓钰 晏子瑜 晏俊林 晏驰诚 晏子乔 晏利汶 晏颖希 晏宇泽 晏雪蓉 晏珺燕 晏凌天 晏宗凡 晏牧泽 晏紫溪 晏萌汐 晏梓诚 晏梓彤 晏聪承 晏诗蕊 晏逸琳 晏凤波 晏美辰 晏瑞雪 晏峻誉 晏郡厚 晏语诺 晏若馨 晏倚哲 晏鸣浩 晏浩洋 晏诗然 晏瑜如 晏茜玥 晏舒妮 晏文忠 晏沐哲 晏颖彤 晏沐谦 晏莉广 晏远浩 晏至颖 晏敏瑄 晏淳俊 晏小丽 晏钰莉 晏梓凡 晏文雯 晏晨果 晏志新 晏德尔 晏启航 晏愉小 晏梓祺 晏乔西 晏炜琦 晏宏杰 晏牧誉 晏希楠 晏宇轩 晏皓轩 晏跃宸 晏翊彬 晏佳欣 晏知意 晏尚淳 晏晨可 晏歆妤 晏云帆 晏希恺 晏嘉译 晏紫涵 晏璞玉 晏美景 晏梓俊 晏棋婧 晏如意 晏平樱 晏嘉彤 晏佳辰 晏林煊 晏睿泽 晏淑馥 晏嘉沐 晏梓硕 晏嘉敏 晏熙悦 晏利梓 晏清宁 晏艺欣 晏熹少 晏易之
最新更新
>- 名字带龙的命运如何
982
- 光伏发电相关公司
804
- 阳光开朗大胆男孩名字单字
718
- 一鸣名字的含义及寓意
675
- 有寓意的农业公司名字五个字推荐
501
- 分享姓詹的女孩个性名字5个
521
- 贸易公司四个字名称
419
- 四个字聚财的公司名字
285
- 属蛇的女孩起名带木土的字有那些名字
231
- 公司取名带火字旁的名字
116